未超凡卻入心境 能雅俗但見率真--董書林先生書法藝術賞析
日期:2020-08-26 06:46
來源:青島信息港
作者:小雷
點擊:
中國民生新聞網(wǎng)8月26日訊(記者 史小雷)董書林先生是島城一位受人尊敬的書法家,在與他相識相知的許多年中,董老先生的人品修養(yǎng)和書法藝術,時時感動著我,一直有種為董書林先生寫點什么的沖動,卻屢屢在提筆之后,倏感困頓:不僅因為文字枯燥,更限于書學淺?。阂攀龆瓡窒壬臅ㄋ囆g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原因在于書法藝術評價的主觀性上,觀者有著見仁見智的不同理解和闡釋,以及董書林先生涉獵書體的多樣性,更有拙于自身對于書法藝術研究的局限性。
記得西漢文學家揚雄曾經(jīng)說過:“書為心畫”。以心感心,從董書林先
去潛心感受、咀嚼、體會,再匯總管窺,還是可以獲知一二的。竊以為,董書林先生的書法,既追隨傳統(tǒng),又與時俱進;既有豐厚的傳統(tǒng)功底,也有獨特的藝術個性:收放由心,放而不縱;氣勢逸發(fā),外張內(nèi)斂。故而,他的書法表現(xiàn)出雄毅勁樸的顯著特點。
董書林先生書法實踐涉獵廣泛,創(chuàng)作成果多姿多彩,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真草隸篆“諸體皆工”。
他的碑楷,遠接秦魏隸變,字形較扁,險絕竣逸,又渾穆雍容;既奇趣靈動,又古樸典雅,敦厚莊重,通于齊整中求莊和,莊和中求變化,自然流暢,逸氣橫生,富有韻味。筆法每每以骨力取勝,雖圓轉而不漂浮,下筆厚重果斷,圭角承合,斂放有度,明顯汲承了魏碑的方厚,和顏體的勁折,撇捺飄逸,卻又能教人領略到柳體舒筋的風姿。外視法度森嚴,細品則沉穩(wěn)自適,超然世外。
董書林先生的草書,多用圓筆側鋒,內(nèi)旋外拓,鋒隨勢轉,一如漢蔡邕《篆勢》所論:若鴻鵠群游,絡繹遷延;一筆而下,環(huán)轉紓結,筆斷意連,樸厚茂達,生機無限;大小潤澀攲側反正,不衫不履,特立獨行,妙然天成。并非“懷張”令人難以辨認的狂草,行跡頗多,具有顏體開闊的中宮,不露痕跡地揉進魏碑之野逸曠達,和漢隸“隨心所欲不逾矩”的肆意,王鐸草書的酣泄和釋然,以及林散之草書的疏朗無羈,因而老辣勁拙,八面出鋒,讓人深深感到其間潛藏的風雨雷霆和巨大情感波瀾。瀟灑自得,縱橫捭闔,著墨運筆,流暢如江河奔瀉;激情飛揚,似天馬行空。點畫方圓之間,盡顯董書林先生對書法藝術精到的理解和不凡的才情。
他的行書,無論結體、筆劃,磊磊峻厚,稚拙古樸,見肉見骨,讓人感到端莊正直之氣撲面而來,不由得肅然起敬,彰顯出強烈的個體書貌。方筆圓筆渴筆澀筆潤筆,筆筆鋒芒縱橫攪轉,筆法內(nèi)在含蓄,渾圓有力,雍容大方,任由揮灑。但更具魅力的是董書林先生的榜書。他的榜書小則徑尺,大可逾丈,端莊嚴正,巍峨勁健,氣勢凜然,在運筆、運墨、用勢、出鋒、飛白、構字等方面,儼然已具大家之相。因為董書林先生深信米芾在《海岳名言》中的觀點,“凡大字如小字,小字要如大字”。他認為,寫小字要有寫大字的沉重謹嚴,寫大字要有寫小字的舉重若輕。他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融進字里行間,把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尊崇滲進字里行間,把對人類的恭敬融入字里行間,把對天地的敬畏寫進字里行間,于是,大字就是小字,小字也是大字。
董書林先生的書法藝術令人敬仰,其人品修養(yǎng)也同樣高山仰止。他為人謙和低調(diào),豁達開朗,從不以自己的藝術成就而自傲:潛心于書法藝術的學習和創(chuàng)作,淡泊名利,從不沽名釣譽。1996年,當代著名書法家、篆刻家石開先生曾到萊西進行文化交流,對董書林先生的書法作品給予高度評價,并為其治印一方,以書家相稱。這些年來,他平心靜氣地做學問,每天讀書、寫字、教學生,用他的全部心血,滋養(yǎng)著他所摯愛的書法藝術。也正是有了這樣平和的心態(tài)和與世無爭的胸襟,使得先生的藝術修養(yǎng)日益深厚,書法創(chuàng)作水平越來越高。
董書林先生沒有那種隨波逐流的浮躁心態(tài),卻表現(xiàn)出“萬物靜觀,自得其樂”的風度和豪氣,樂此不疲地進行著書法創(chuàng)作,并多次入展中國書協(xié)主辦的展覽。值得一提的是,2012年,在中國書協(xié)主辦的第二屆全國老年書法作品展中,董書林先生的書法作品在全國萬余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,得到了評審團專家們的一致認可,成為僅有的四十余名獲獎者之一。2014年中國第二屆顏真卿獎全國書法大賽中,獲得最高獎……這些含金量十足的獎項,董書林先生從未作為自己書法藝術炫耀的資本。
已是古稀之年的董書林先生,依舊精神矍鑠,胸懷寬大容和,與往常一樣,醉心于書法藝術的守望和傳承,每天臨池不輟,傾心教授桃李晚學,喜與青年才俊交流,樂于接受當下書壇新信息,新思路,在書法創(chuàng)作上真正做到了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,保證了作品的高水準。透過董書林先生的筆墨點劃,我們能看到中國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董先生超凡脫俗的內(nèi)心世界,他用寂靜無聲的墨跡、線條、章法構成,傳遞著一種蘊含飽滿生命情態(tài)的藝術力量,在賞者與作者的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情感溝通的橋梁,成為同時代書家的佼佼者。
董書林先生書法,必將青春、燦爛其生命矣。他的為人、為藝,實在無愧“俯仰于天地之間”、無愧“德藝雙馨”,從而構寫出一個大大的“人”字。
文行至此,忽然想起曾經(jīng)為董書林先生有感而發(fā)寫就的打油詩:
書法殿堂有仙翁,德藝雙馨傳美名;
鶴發(fā)童顏神采奕,枯筆鐵硯數(shù)年燈。
出神入化妙無言,橫掃千軍走蛇龍;
更兼國粹于一身,吹拉彈唱樣樣通。
入木三分有旋地,繞梁八日不稀聲;
藝海本無鰲頭占,董老書林奪天工!
董書林,1951年生于山東萊西?,F(xiàn)為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,萊西市書法家協(xié)會顧問。其書注重傳統(tǒng),功力深厚,不追時風,尤以楷書、榜書、草書見長,作品風格突出。作品先后獲全國第二屆老年書法展優(yōu)秀獎(最高獎)、慶祝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二等獎、無量佛杯全國名家書畫展一等獎、第二屆顏真卿獎書法大賽優(yōu)秀獎、紀念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六十周年書畫展一等獎等多項中國書壇重要獎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