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島嶗山北宅街道:構建“1+4+N”工作體系,繪就“文潤北宅”善治畫卷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期:2025-10-31 10:25?
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青島快訊網?
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張學龍?
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: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 自2024年以來,青島市嶗山區(qū)北宅街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,圍繞文化“兩創(chuàng)”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(fā)展主線,探索構建“1+4+N”文化社區(qū)工作體系,打造“嶗記文明·文潤北宅”特色品牌,推動文化服務精準落地、治理效能持續(xù)提升,走出了一條文化引領、治理融合的社區(qū)建設新路徑。
    “1+4+N”體系筑基,推動文化資源直達基層
   北宅街道建立健全“1+4+N”工作體系,系統推進文化社區(qū)建設。由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工作領導小組,制定文化資源配送清單,整合街道各部門文化資源,形成資源互通、資源整合趨勢,推動優(yōu)質文化服務直達基層。
   “現在村里活動多了,內容也豐富,大家更愿意走出來、聚起來了。”華陽村的紀奶奶表示。街道組建起38人的“文化傳送員”隊伍,挖掘培育本土文藝骨干和村居能人,以“身邊人講家鄉(xiāng)事”的模式開展常態(tài)化課程,精準對接群眾需求。
   同時,北宅街道持續(xù)深化“嶗記文明·文潤北宅”品牌建設,開發(fā)“情暖櫻花”“枝紅北宅”系列文創(chuàng)產品,通過信息專報、微信公眾號、社區(qū)報等平臺廣泛傳播文明理念,累計發(fā)布相關報道500余篇,營造出濃厚的文明氛圍。
   “1+4+N”體系筑基,推動文化資源直達基層
   北宅街道建立健全“1+4+N”工作體系,系統推進文化社區(qū)建設。由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工作領導小組,制定文化資源配送清單,整合街道各部門文化資源,形成資源互通、資源整合趨勢,推動優(yōu)質文化服務直達基層。
   “現在村里活動多了,內容也豐富,大家更愿意走出來、聚起來了。”華陽村的紀奶奶表示。街道組建起38人的“文化傳送員”隊伍,挖掘培育本土文藝骨干和村居能人,以“身邊人講家鄉(xiāng)事”的模式開展常態(tài)化課程,精準對接群眾需求。
   同時,北宅街道持續(xù)深化“嶗記文明·文潤北宅”品牌建設,開發(fā)“情暖櫻花”“枝紅北宅”系列文創(chuàng)產品,通過信息專報、微信公眾號、社區(qū)報等平臺廣泛傳播文明理念,累計發(fā)布相關報道500余篇,營造出濃厚的文明氛圍。
    “一村一品”精準供給,構建全齡樂享文化生態(tài)
   圍繞“分類施策、資源整合”原則,北宅街道系統梳理各村(社區(qū))文化資源,構建“一村一品”特色研學營體系,開展年畫、布藝、腰鼓等文化活動300余場。圍繞紅色傳承、美德故事等主題,持續(xù)更新“視頻+課件+讀本+游戲”課程工具箱,推動文化服務更接地氣、更易參與。
   針對不同年齡群體,街道實施精準文化供給。為老年人定制國學養(yǎng)生課堂,參與超8000人次;為中青年開設家庭教育課程,覆蓋1500余人次;為青少年打造愛國主題研學實踐,吸引4500人次參與。通過分眾化、互動化課程設計,構建起“全域可及、全齡樂享”的文化參與體系。
    “課程內容貼近生活,形式也靈活,我們在文化廣場、村委大院都能上課,特別方便。”蘭家莊村畢阿姨表示。街道整合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40處陣地資源,開展文明實踐活動800余場,打造“流動式”文化服務模式,推動文化融入日常生活。
   “一村一品”精準供給,構建全齡樂享文化生態(tài)
   圍繞“分類施策、資源整合”原則,北宅街道系統梳理各村(社區(qū))文化資源,構建“一村一品”特色研學營體系,開展年畫、布藝、腰鼓等文化活動300余場。圍繞紅色傳承、美德故事等主題,持續(xù)更新“視頻+課件+讀本+游戲”課程工具箱,推動文化服務更接地氣、更易參與。
   針對不同年齡群體,街道實施精準文化供給。為老年人定制國學養(yǎng)生課堂,參與超8000人次;為中青年開設家庭教育課程,覆蓋1500余人次;為青少年打造愛國主題研學實踐,吸引4500人次參與。通過分眾化、互動化課程設計,構建起“全域可及、全齡樂享”的文化參與體系。
    “課程內容貼近生活,形式也靈活,我們在文化廣場、村委大院都能上課,特別方便。”蘭家莊村畢阿姨表示。街道整合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40處陣地資源,開展文明實踐活動800余場,打造“流動式”文化服務模式,推動文化融入日常生活。